非全VS全日制,在職讀研怎么選?
"非全和全日制研究生到底差在哪?我該選哪個?"今天咱們用大白話聊透這件事。我明告訴你,想保住工作就讀非全,想換賽道深造就選全日制。
先說入學門檻。非全的MBA、MPA這類管理類專業,專科滿5年就能報,本科3年。像北大光華的非全MBA,去年錄取平均年齡32歲,都是帶團隊的中層。而全日制門檻更高,像清華MEM全日制班,去年錄取的應屆生平均GPA3.8+。
學費差距更大。非全的EMBA普遍30萬起步,中歐商學院要82.8萬;全日制就便宜多了,比如人大MPAcc全日制才2.9萬/年。但注意,非全的學費可以抵個稅,每月400元定額扣除。
上課時間最要命。非全多是周末班,像復旦的MAud項目,每月集中4天上課;而武大的MLIS全日制,周一到周五都要泡圖書館。去年有個銀行行長讀非全MPAcc,硬是帶著筆記本在高鐵上趕作業。
證書含金量方面,從2017年起,非全和全日制都是雙證(學歷+學位),但畢業證會標注"非全日制"。不過像華為、騰訊這些大廠,現在校招都單列"非全碩士"通道。
給在職人士的建議,要是單位能簽定向協議(畢業回原單位),優先選非全;想考公務員的話,注意有些崗位明確要求"全日制"。遇到個案例,某三甲醫院護士讀非全護理碩士,單位直接報銷70%學費。
特別注意2024新政,教育類、法律類非全逐步停招,想報要趁早。像北師大教育碩士非全,去年報考人數暴漲47%。現在準備2025年入學的話,建議今年10月就要關注研招網報名。
非全日制研究生報考條件有哪些?
一、基本門檻,學歷+年齡
1. 學歷要求
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最低得有大專學歷。但不同學歷層次要求不一樣,
本科畢業生,不管有沒有學位證,畢業就能直接報名(部分管理類專業除外)。
專科畢業生,必須畢業滿2年,比如2024年考研,2022年7月前畢業的才能報。
碩士/博士,拿著學位證直接沖,沒年限要求。
2. 年齡這事兒
現在絕大多數專業不卡年齡!以前限制40歲以下的規矩早取消了,五六十歲照樣能考。但個別軍校類特殊專業可能另有規定,報名前得查清楚。
二、特殊專業附加條件
想報管理類專碩(比如MBA、MPA)的注意了,
本科畢業的要湊夠3年工作經驗(從畢業到入學當年9月)
專科畢業的得攢夠5年
碩士/博士也要2年
比如2024年9月入學的話,本科得2021年9月前畢業,專科得2019年9月前畢業。
三、專業對口問題
大部分專業不限制原專業,比如教育學、計算機隨便跨。但個別狠角色有要求,
法律碩士(非法學),本科不能是法學專業
臨床醫學,通常要求本科就是臨床醫學出身
師范類院校,部分學科教學專業會優先錄取相關背景考生
這里提醒一句,教育類專業雖然不硬性限制,但復試時可能會加試專業課,跨考生得提前準備。
四、其他隱形關卡
1. 政治審查
所有考生都要過政審關,主要看有沒有違法記錄。普通人家不用太擔心,但有過刑事處罰記錄的可能會被刷。
2. 健康證明
像食品工程、航空這類特殊專業,入學前要交體檢報告。傳染病患者、色盲色弱等情況,部分專業會限制報考。
3. 單位同意書
雖然國家沒強制要求,但很多學校在復試時會要單位蓋章的同意報考證明。尤其是公務員、事業單位人員,最好提前和單位溝通好。
五、報考細節要注意
報名時間,每年10月正式網報,別錯過時間
現場確認,現在多數改網上確認了,要傳身份證、學歷證照片
考試流程,12月底初試+次年3-4月復試,和全日制考同一套題
費用問題,管理類學費普遍8萬起,其他專業1-3萬/年比較常見
說一千,道一萬說個冷知識,部分院校允許本科結業生按同等學力報考,但需要滿足附加條件,比如發表論文或通過自考本科8門以上課程。這種情況建議直接打電話問招生辦,別自己瞎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