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非全跟班讀“躲雷”必看
經常收到學員咨詢,"老師,我想跟班讀個非全研究生,但聽說有些院校的跟讀班是坑?"作為從業8年的在職教育規劃師,今天就跟大家說點大實話。
廢話不多說,非全日制研究生的跟班讀確實能解決在職人員沒時間備考的問題,但選錯院校可能面臨三個風險,①跟讀學分不被認可 ②最終拿不到學位證 ③多花5-8萬冤枉錢。去年就有學員在某高校跟讀班交了12萬,結果發現課程不算正式學分。
目前比較穩妥的選擇是這幾所院校,
1.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MBA,支持先修學分,聯考通過后學分自動轉換
2. 中國政法大學MPA,跟讀期間課程計入正式培養方案
3.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MEM,提供考前輔導+學分預修雙保障
特別注意這三類人要謹慎,
專科學歷且畢業未滿5年的(多數院校不接收)
想申請醫學、教育等專業學位的(跟讀政策特殊)
計劃報考985高校的(部分名校已取消跟讀政策)
關于費用問題要牢記,正規跟讀班學費應包含在總培養費中,額外收取"跟讀費"的要警惕。比如某211高校的MPAcc項目總費用9.8萬,跟讀期間只需繳納正常學費的30%作為預修費。
學姐提醒2025年準備跟讀的學員,務必確認三點,①學校官網有跟讀政策公示 ②能簽培養協議 ③往期學員有成功案例。千萬別信"“抱過”""免論文"的承諾,這些都是紅線。
非全日制研究生跟讀班靠譜嗎?
什么是非全日制研究生跟讀班?
簡單說,跟讀班就是一些機構針對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學考試或課程學習開設的輔導班。比如,有的班主打“提前跟讀研究生課程”,承諾“考試不過退費”;有的則是針對在職人群的時間特點,安排周末或晚上上課,幫學員系統復習備考。
這種班型最大的賣點就是“省心”——有人幫你規劃學習進度,提供資料,甚至承諾““抱過””。但問題是,這些承諾真的能兌現嗎?
跟讀班到底靠不靠譜?
這個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關鍵得看具體情況。
1. 看資質,正規的跟讀班通常和高校有合作,或者有教育部門備案。比如某些985/211高校的繼續教育學院會直接授權第三方機構開班,這種相對靠譜。如果機構拿不出任何合作證明,只說“內部渠道”,就要多留個心眼。
2. 看師資,有的班打著“名師授課”的旗號,實際上課的老師可能是兼職大學生,或者根本沒教學經驗。建議提前試聽一節課,或者要求查看老師的學歷證明、授課履歷。
3. 看課程設置,靠譜的跟讀班會根據目標院校的考試大綱設計課程,而不是“一套教材走天下”。比如考管理類聯考的班和考教育學的班,課程重點肯定不一樣。
4. 看學員反饋,別光聽機構自夸,多找往期學員問問實際體驗。比如通過率到底有多少?課后答疑是否及時?如果機構拒絕提供聯系方式,大概率有問題。
怎么判斷一個跟讀班是否靠譜?
這里分享幾個實用技巧,
查備案,上“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網站查機構資質,看有沒有違規記錄。
對比價格,市場價一般在5000-2萬不等(根據課程時長和服務內容)。如果某機構收費遠低于或遠高于這個區間,得想想為什么。
試聽+退款條款,正規機構會提供1-2節免費試聽課,并且明確退款規則。比如“開課后7天內可全額退款”比“一經繳費概不退款”更可信。
別迷信““抱過””,考研最終還得靠自己學。如果機構把““抱過””吹得天花亂墜,甚至暗示能“操作關系”,趕緊跑!
“上岸人”怎么說?
我采訪過幾位報過跟讀班的朋友,發現兩極分化挺嚴重,
小李(上岸某211院校),“報班主要是圖有人監督。我白天上班累成狗,晚上自己根本學不動。班主任每周盯進度,還幫忙批改作文,確實有用。”
小王(被坑經歷),“花了1萬2,結果發的資料全是網上能下載的真題。老師上課就是念PPT,問問題三天才回,說一千,道一萬連國家線都沒過。”
所以你看,跟讀班本身沒有絕對的好壞,關鍵得看你能不能遇到負責任的機構,以及自己有沒有下功夫。
對了給點實在建議
如果想報跟讀班,先問自己三個問題,
1. 我是不是真的需要外力督促?
2. 機構的服務和價格是否匹配?
3. 萬一沒考上,這個損失我能否承受?
另外,別光盯著跟讀班,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畢業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即使考上,后期寫論文、做項目也得花大量時間。報班只是一時的,能不能堅持下來,還得看自己有沒有決心。
非全日制研究生跟讀班可以報,但一定要多做功課,別光聽銷售忽悠。畢竟,錢花了還能再掙,時間浪費了可就真回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