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學在職申碩院校名單
很多體育行業從業者咨詢在職申碩的問題,今天直接給大家劃重點。體育學同等學力申碩最大的優勢就是免聯考入學,特別適合需要兼顧工作的教練員、體育老師。根據2024年最新招生數據,這6所院校值得重點關注,
1. 首都體育學院(學費2.8萬/2年)
專業課考運動訓練學+體育心理學,支持線上答辯。去年錄取的學員中,35%是中小學體育教師
2. 上海體育大學(學費3.2萬/2年)
特色方向有體育賽事運營,適合體育經紀人報考。特別注意要提供兩年以上工作證明
3. 武漢體育學院(學費2.6萬/2年)
接受跨專業申請,但需加修運動生理學。每月集中授課3天,湖北地區學員占比達7成
其他還有天津體育學院、沈陽體育學院和廣州體育學院都開設了在職班,具體區別在于,天津體院側重體育教學法研究,沈陽體院冰上運動方向突出,廣州體院的體醫結合課程是特色。
我強調一點三點別上當攻略,①注意看簡章是否注明"同等學力申碩通道" ②問清統考外語是否能用日語替代 ③確認論文指導是否單獨收費。去年就有學員踩過某院校二次收費的坑,多花了8000元冤枉錢。
建議根據自己的工作領域選方向,比如體育老師優先選教學法方向,俱樂部管理者更適合選體育經濟方向。報名前最好直接聯系院校研究生院,確認最新招生名額,像上體大今年實際只有40個名額,但官網還掛著去年的60人公告。
體育教育碩士報考條件拆解
第一關,學歷門檻
大部分學校要求本科畢業,甭管你是全日制還是自考、成考,只要學信網能查到學歷就行。個別院校對專科生也開綠燈,但得畢業滿兩年,還得加試兩門專業課。比如某師范類高校就規定,專科生報考得額外考《運動訓練學》和《學校體育學》。建議提前上目標院校官網查清楚,別自己瞎猜耽誤時間。
第二關,專業對口問題
不是體育專業能不能報?這事兒得看學校臉色。有的學校卡得嚴,要求本科必須是體育類相關專業;有的學校放得寬,教育學、運動康復甚至英語專業的都能報。比如東北某高校去年就錄取了一名本科英語專業但長期兼職健身教練的考生。如果你屬于跨專業,最好提前聯系導師說明自身優勢,比如帶過校隊、有教練證之類的經歷。
第三關,年齡和身體條件
現在絕大多數院校不卡年齡,40歲照樣能考。但個別體院會要求提供近三個月內的體檢報告,重點看心肺功能和運動損傷情況。去年有個考生筆試過了卻因為陳舊性跟腱斷裂被刷,這事兒提醒咱們,平時訓練悠著點,保護好革命本錢。
考試內容要門兒清
初試一般是政治、英語二加兩門專業課。專業課常見組合是《體育概論》+《運動生理學》,也有些學校考《學校體育學》和《運動訓練學》。復試千萬別小看技能測試——某211院校去年要求考生自選三個體育項目現場展示,有個筆試高分的老兄因為跳繩抽到自己臉直接涼涼。平時多練練專項,別當書呆子。
材料準備有講究
除了常規的身份證、畢業證,這三個材料最易踩坑,
1. 工作證明,在職報考需要單位蓋章,體制內的朋友記得提前走流程
2. 運動等級證書,二級運動員證能加分,但必須是原件掃描件
3. 研究計劃,別寫假大空的"推動體育事業發展",具體到"中小學籃球教學改革"這種落地話題更討喜
我強調一點三點
1. 關注9月份的招生簡章更新,去年有學校突然增加"持有教師資格證優先"條款
2. 定向培養協議要看清服務年限,某省屬師范院校要求畢業后基層服務5年
3. 預報名時多備幾個志愿學校,防止心儀院校臨時調整招生計劃
報名時間節點記牢了,9月預報名,10月正式報名,12月打印準考證。現在開始整理材料正合適,別等到對了三天才發現缺東少西。有條件的去目標學校蹭課,混個臉熟比悶頭復習管用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