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全研究生,MBA和EMBA怎么選?
一、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是啥?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是邊工作邊讀書的研究生類型,上課時間多在周末或寒暑假。和全日制相比,畢業證會標注"非全日制"字樣,但學位證完全一樣。現在常見的有MBA、EMBA、MPA等12個專業碩士,還有同等學力申碩和免聯考項目。
二、哪些人適合讀非全?
1. 體制內人員,公務員讀MPA能對接職稱評定
2. 企業中層,30歲左右讀MBA性價比最高
3. 技術骨干,MEM特別適合工程師轉型管理崗
4. 家族企業接班人,EMBA的人脈資源是關鍵
5. 財會人員,MPAcc和MAud漲薪幅度最大
三、報考方式三大類要分清
1. 統考雙證,參加12月聯考,畢業拿學歷+學位證(如MBA/MPA)
2. 同等學力申碩,免試入學,結業后申碩考試(單證)
3. 免聯考項目,中外合作辦學,不用參加統考(費用較高)
四、熱門專業怎么選?
MBA,通用型管理,適合轉型期人員(學費8-50萬)
EMBA,戰略決策層課程,建議選有AMBA認證的院校
MEM,技術+管理復合,制造業首選
MPAcc,會計從業者必考,注意選擇有免考CPA政策的院校
同等學力申碩,適合只要學位證的在職教師或醫護人員
五、避坑門道
1. 警惕"“抱過”"陷阱,正規項目都要參加統考或校考
2. 注意上課頻率,部分院校要求每月集中4天面授
3. 學費差異大,本地高校比異地班便宜30%以上
4. 提前查招生簡章,部分專業限制畢業年限
今年有個新變化,多地人才補貼政策已把非全納入范圍,深圳、杭州給的非全碩士補貼和全日制完全一致。建議優先選擇本省有教學點的985高校,比如武漢大學在廣州的MBA班,學費比本部便宜還不用頻繁出差。
非全日制研究生報考條件詳解
一、基礎門檻,學歷和工作經驗
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一樣,屬于國家統招,所以基本條件差不多。
1. 學歷要求,
本科畢業,不管有沒有學位證,都能直接報名。
專科畢業,需要畢業滿2年(部分專業要求更嚴,比如MBA可能要求5年)。
成人教育、自考、網絡教育等非全日制本科,只要拿到畢業證,和普通本科待遇一樣。
2. 工作經驗,
大部分專業不強制要求工作經驗,但個別專業例外。比如,
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本科畢業需3年工作經驗,專科需5年。
教育碩士、法律碩士,有些學校會優先錄取有相關行業背景的考生。
劃重點,
專科生報考前最好打電話問清楚目標院校的具體要求,有些“雙一流”高校可能會額外加試專業課。
工作經驗計算截止到入學前,比如2025年9月入學,2022年7月前畢業的本科生就符合MBA的3年要求。
二、專業限制,別光看興趣,還得看“門檻”
非全日制研究生不是所有專業都能隨便選,有些專業有特殊規定,
醫學類,臨床醫學、口腔醫學等專業,通常要求本科是相關專業且具備醫師資格證。
法律碩士,法學方向一般只招本科法學的學生,非法學方向則不限專業。
教育類,學科教學類專業(比如語文、數學)可能會要求本科有對應學科背景。
舉個真實例子,
去年有個朋友本科學英語,想跨考某師范院校的學科數學,結果復試被刷,因為學校明確要求本科必須數學相關專業。所以,選專業前一定翻翻招生簡章!
三、考試流程,過五關斬六將
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一樣,得先參加全國統考,再通過學校復試,流程大致如下,
1. 10月報名,在“中國研究生招生信息網”填志愿,只能選一個學校一個專業。
2. 12月底初試,考公共課(政治、英語、數學等)和專業課,分數線由國家統一劃定。
3. 次年3-4月復試,包括筆試和面試,有些學校會加考實操或英語口語。
4. 擇優錄取,按初試+復試總成績排名,很多名校的非全競爭也很激烈。
注意點,
初試過線≠穩錄取,比如某985高校的計算機非全專業,去年復試刷掉了60%的過線考生。
調劑機會少,非全日制一般不接受跨專業調劑,而且調劑窗口比全日制短。
四、單位同意?檔案怎么辦?
這是很多人容易忽略的細節,
在職考生,如果報考定向就業類非全研究生,報名時需要單位蓋章同意,畢業后回原單位工作。
檔案問題,非全日制研究生不轉檔案,也不享受全日制學生的宿舍、獎學金等福利。
應屆生注意,非全主要面向在職人員,應屆生雖然可以報考,但部分學校明確建議優先選全日制。
五、報名材料清單
學姐提醒大家提前準備好這些材料,避免臨時抓瞎,
身份證正反面掃描件
學歷學位證書(專科生帶畢業證)
工作證明(部分專業需要)
報名號(網上繳費后生成)
個人照片(白底電子版,別用美顏過度的)
報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不是一拍腦門就能成的事。學歷、專業、工作背景這些硬指標得先達標,再結合自己的時間精力去選學校和專業。尤其是近幾年非全的含金量逐漸被認可,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提前規劃才能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