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審計碩士叫MAud還是MPAcc?
很多想留學讀審計的同學都會困惑,國外的審計碩士到底叫什么名字?國內常說的MAud(審計碩士)在國外其實并不常見。以英美為例,審計方向通常被歸入會計大類,比如美國的Master of Accounting(MAcc)或英國的MSc Accounting and Auditing。澳大利亞部分院校直接開設Master of Auditing,但這類獨立審計碩士項目不足10%。
想讀審計的同學可以重點看課程設置。比如紐約大學的MAcc項目提供"內部審計與風險管理"方向,課程包含舞弊審計、合規監管等實務內容。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會計碩士設有"國際審計標準"必修模塊,適合想進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學生。這里有個冷知識,國外MPAcc(會計專業碩士)課程里普遍包含40%以上的審計課程,而國內MPAcc更側重財務會計。
申請這類項目要注意三點,一是優先選有AACSB認證的商學院,二是關注課程是否覆蓋CISA(國際信息系統審計師)考試內容,三是查看畢業生就業去向。比如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的MAcc項目,每年有60%畢業生進入四大審計部門。預算有限的同學可以考慮馬來西亞的雙聯課程,比如諾丁漢大學馬來分校的會計碩士,學費不到英國本校的一半,學位證完全一致。
MAud和MPAcc有什么區別?
好多同學在問,“MAud和MPAcc看著都是財會類的碩士,到底有啥不一樣?”今天咱們就掰開了揉碎了聊清楚,幫你選對方向不踩坑!
一、名字不同,方向就岔道了
MAud全稱審計碩士(Master of Auditing),說白了就是專門研究查賬、內控、合規這些“找問題”的學問。
MPAcc全稱會計碩士(Master of Professional Accounting),主攻做賬、報表、稅務這些“建體系”的活兒。
舉個栗子,會計是“做飯的”,審計就是“嘗菜的”——一個負責做,一個負責挑毛病。
二、上課內容差在哪兒?
MAud的課表,
死磕《高級審計理論與實務》《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
學怎么查假賬、防舞弊,甚至要懂點法律(比如經濟法)
很多課會帶真實審計案例,像事務所翻車事件分析
MPAcc的課表,
深耕《高級財務會計》《管理會計與決策》
學合并報表、成本控制、企業并購這些“硬核做賬”
現在流行加編程課,比如Python財務分析
個人觀察,
MAud更像“財會界的偵探”,MPAcc更像“企業的大管家”。很多學校MPAcc分方向(比如稅務、大數據),而MAud普遍更垂直。
三、畢業后去哪兒搬磚?
MAud常見出路,
審計署/稅務局等政府部門(專業對口,考公有優勢)
四大/內資會計師事務所(主力做年審、專項審計)
大型企業內審部(比如華為、騰訊的風控崗)
MPAcc高頻崗位,
企業財務崗(從基礎會計到財務總監都能覆蓋)
會計師事務所(做審計反而更多,但和MAud比理論弱些)
券商/投行(偏向財務分析、盡職調查)
小提醒,
現在很多單位招審計崗會寫“會計/審計專業”,但國稅局等部分崗位明確要求“審計學”,MAud優勢更大。
四、哪些人適合考?
閉眼選MAud的3類人,
1. 想進體制內搞審計工作的(比如審計局事業編)
2. 數學一般但文科強的(MAud復試偏重審計理論背誦)
3. 喜歡“找茬”性格的(適合審計需要的謹慎特質)
更適合MPAcc的3類人,
1. 未來想去企業做財務管理的
2. 想轉行到金融行業的(比如投行、行研)
3. 跨專業考生(招生名額多,選擇面廣)
五、考試難度對比
初試都考199管理類聯考+英語二,但復試差別大,
MAud復試,
必考審計學(比如CPA審計教材)
面試常問內控漏洞、審計程序設計
MPAcc復試,
重點考財務會計(常考合并報表、長期股權投資)
現在越來越多學校加考計算機基礎
分數線真相,
MPAcc因為報考人數爆炸(尤其全日制),普通學校230+算常態,而MAud通常低5-10分。但像廈大、中南財大這類審計強校,MAud分數線反而會反超。
六、其他糾結問題
1. 能互相跨考嗎?
當然可以!MAud畢業也能做會計,MPAcc也能考注冊會計師(CPA)。但科班出身在求職時會有隱性優勢。
2. 哪個更好考公務員?
MAud專業代碼是025700,職位表中明確要求“審計學”的崗位只能MAud報,而會計碩士能報的崗位MAud也能報,相當于多一條路。
3. 學費有差別嗎?
同一所學校兩者學費基本一致,比如央財都是6.8萬/2年。但MPAcc的非全日制項目更多,學費也更高(普遍10萬+)。
七、“老江湖”的大實話
如果想進四大會計師事務所,兩個專業沒區別(HR更看重實習和CPA通過科目)
MAud畢業論文必須寫審計相關,選題范圍比MPAcc窄
某些省份選調生考試中,MPacc屬于“會計學類”,而MAud可能被劃為“工商管理類”,報考前要查當地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