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讀博容易嗎?導師說出大實話
一同事剛帶完新一屆博士生,跟我掏心窩子說了些大實話。現在全日制研究生考博,早不是十年前光看成績就行的玩法了。根據去年985高校數據,平均5個申請人里才錄1個,但有意思的是,有些人年年考不上,有些人一次就上岸。
關鍵要看三個硬指標,一是手頭有沒有像樣的科研成果?,F在好點的學校都要求至少發過1篇核心期刊,像北大的王同學就是靠兩篇SCI直通復試。二是導師手里有沒有名額,去年某985突然縮減30%招生指標,提前聯系導師的學生都拿到了內部消息。三是筆試別踩坑,專業課考試越來越活,去年考人工智能的卷子竟然出了道"用機器學習預測導師收學生偏好"的開放題。
特別要注意這三類人最容易翻車,文獻綜述都寫不順溜的,面試時被問到"你的研究對學科發展有什么貢獻"直接卡殼的,還有死磕一個導師不去了解備選的。隔壁實驗室的小李就是非某大牛不跟,結果人家當年沒名額,白白耽誤一年。
建議提前一年做這三件事,6月份前確定3個目標導師,8月底完成研究計劃書框架,12月前至少參加兩次學術會議混臉熟。去年中科院的錄取數據顯示,提前聯系導師的學生成功率高出47%。
博士申請材料準備清單
想申博的同學看過來!材料準備這一步千萬不能掉鏈子。今天咱們就嘮嘮,博士申請到底需要哪些材料,怎么準備才能讓導師眼前一亮。不整虛的,直接上干貨!
一、基礎證件,先把這個籃子裝滿
本碩成績單,去教務處開中英文對照版,記得蓋紅章。成績不是頂尖也別慌,重點課程分數高可以標出來。
學位證明,應屆生先開在讀證明,往屆生要雙證掃描件。海外學歷記得做學歷認證,這事得提前三個月辦。
語言成績單,雅思6.5+/托福90+是基礎線,考位緊張最好大三就開始刷分。小語種國家的同學,別忘了準備對應語言證書。
二、文書三板斧,你的個人廣告位
個人陳述(PS),別寫成長篇簡歷!重點講清楚三個問題,為什么選這個方向?做過哪些相關準備?未來想研究什么?舉個例子,申請人工智能方向的,可以寫本科做過的圖像識別項目,再帶一句"希望深入探究遷移學習在醫療影像中的應用"。
研究計劃(RP),這是重頭戲!記住三個關鍵詞,具體、可行、有創新。別寫"研究氣候變化",而要寫"基于多源遙感數據的黃河流域生態脆弱性評估",記得說明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
推薦信,別迷信大佬title!找真正帶你做過項目的老師,能寫出"該生連續三周熬夜調試實驗設備"這種細節的推薦信,比院士的套話更有說服力。
三、加分項,讓你脫穎而出的秘密武器
論文成果,就算沒發核心期刊,課程論文、會議摘要也能整理成作品集。重點展示研究邏輯,比如附上論文修改過程的手稿。
獲獎證書,獎學金、競賽獎項挑含金量高的放。有個同學把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策劃書精簡成10頁PPT,直接附在材料里,導師看完當場約面試。
實踐經歷,實驗室打雜也能寫出花!比如"參與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期間,獨立完成300+組土壤樣本預處理",比單純寫"參與科研項目"實在多了。
四、小心這些坑,“老江湖”的血淚教訓
時間規劃,至少提前半年準備。有個朋友卡著截止日期交材料,結果發現公證件要5個工作日,差點錯過申請。
材料格式,每個學校要求不同!有的要PDF合并文件,有的要單張JPG。去年有人因為把材料打包成壓縮包,系統直接拒收。
聯系導師,別群發郵件!仔細讀導師近3年的論文,郵件里可以寫"您在2021年發表的《XXX》中提到的Y理論,我的課題Z正好可以延伸這個方向"。
學姐提醒大家,所有材料掃描件存云盤備份,紙質版用風琴夾分門別類裝好。準備材料就像搭積木,每一塊都得嚴絲合縫。祝各位都能順利上岸,咱們實驗室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