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讀研必看,非全/同等學力/免聯考/MBA等5種類型,這五類人千萬別錯過
教育部發布通知明確要求企事業單位不得區別對待全日制與非全日制研究生,這條政策直接影響了300多萬在職考研群體。作為從業8年的學歷規劃師,一朋友今天手把手教大家選對適合自己的在職讀研方式。
第一類,時間自由的上班族
推薦報考非全日制雙證研究生,像MEM工程管理碩士、MPAcc會計專碩都是熱門選擇。今年新增了西安交大等12所招生院校,周末上課+線上論文指導的模式特別適合能固定休雙休的人群。學費從3.8萬到26萬不等,建議優先選擇本省985院校。
第二類,急需碩士文憑的創業者
免聯考碩士是捷徑中的捷徑!白俄羅斯國立大學的MBA項目,全程中文授課,6個月出境學習即可。但要注意,一定要選教育部涉外監管網可查的院校,去年就有學員誤報野雞大學損失15萬。
第三類,體制內晉升人群
社科院同等學力申碩是公務員的首選,單證碩士同樣計入人事檔案。今年行政管理專業新增數字政府方向,論文選題可直接結合本單位工作實際。最關鍵的是能保留編制,請假參加答辯還能算公差。
第四類,企業高管鍍金
長江商學院的EMBA項目依然是大佬們的心頭好,45萬學費包含三次海外游學。但今年新增了數字化轉型必修模塊,課程強度比往年增加30%,適合真正想學東西的企業家。
第五類,普通職員學歷提升
邊疆院校的在職碩士是性價比之王!像云南師大的教育管理碩士,2.8萬全程費用,寒暑假集中授課。特別適合教師、國企基層員工,去年錄取的學員中35%來自三四線城市。
重要提醒,2024年起,所有在職研究生報名都需通過"全國在職研究生報名服務平合",這個藍色官網標志一定要認準!千萬別輕信機構代報名承諾,上周剛有學員被騙2萬定金。
一朋友特別整理了三要三不要,
要核對院校招生簡章公章
要保留繳費電子發票
要參加官方說明會
不要相信“抱過”協議
不要接受二次收費
不要跨省選擇末流院校
學費方面有個小竅門,選擇與工作地相鄰的省份報考,比如杭州上班可以選南京的學校,交通成本能省40%。今年就有學員通過這種方式,3年讀研總花費控制在5萬以內。
下面是考生常遇到的一些問題,
Q,非全碩士能考公務員嗎?
A,新版《公務員錄用規定》已明確認可,但部分涉密崗位除外
Q,免聯考碩士能讀博士嗎?
A,需個案審核,建議選擇與國內有聯合培養協議的院校
Q,論文查重標準是多少?
A,今年起統一要求低于15%(含參考文獻)
相關政策文件記得保存,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統籌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廳[2024]1號)
人社部《關于完善在職人員繼續教育學分認定的通知》(人社發〔2023〕28號)
非全日制研究生學費最新調整,這7所院校明年漲價超20%
不少準備報考非全的同學發現,多所高校悄悄更新了2025年的招生簡章。最扎眼的變化就是學費——部分熱門院校的非全日制碩士專業,價格直接漲了20%以上。今天就帶大家看看哪些學校要漲價,準備錢包的同時更得想清楚值不值這個價。
一、漲幅榜前7名院校盤點
1. 復旦大學金融碩士,去年18.8萬,明年直接跳到24.6萬,漲幅31%,穩坐漲價頭把交椅。不過人家畢業生平均年薪36萬的數據擺在那,還是讓不少人咬牙認了。
2. 浙江大學工程管理,從12萬漲到15萬,看似漲了25%,但對比北上廣同檔次院校,這價格還算"良心價"。
3. 中山大學MBA,嶺南學院的項目從31.8萬漲到38萬,漲了快20%。不過大灣區企業高管圈里,中大的校友資源確實硬氣。
4. 北京師范大學應用心理,從19.8萬調到23.5萬,漲18%。這兩年心理咨詢火爆,北師大這個王牌專業根本不愁生源。
5. 上海財經大學會計碩士,從16.8萬漲到20.2萬,剛好卡在20%線上。魔都金融圈認可度高的證書,這學費早晚得追上四大培訓班的價。
6. 華中科技大學軟件工程,去年8萬,明年9.6萬,漲20%。工科專業里少見的大幅調價,估計和這兩年IT行業回溫有關。
7. 四川大學公共管理,西南地區首次破10萬大關,從8.5萬漲到10.2萬。雖然絕對值不算高,但在當地已經算"貴族學費"了。
二、漲價背后的門道
這些學校敢大幅調價,說到底還是吃準了市場需求。現在職場內卷嚴重,讀非全成了不少人升職加薪的剛需。尤其金融、管理、IT這些專業,用人單位明里暗里都認名校背景。學校方面也有苦衷——導師課時費在漲,企業合作項目成本增加,有些專業還包就業推薦服務,羊毛總得出在羊身上。
不過提醒大家注意三點,
1. 部分院校把漲價和專業認證掛鉤,比如北師大心理學專業剛通過國際認證,這錢可能真花在師資引進上
2. 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高校跟風漲價要警惕,可能單純是創收手段
3. 提前打聽清楚獎學金政策,有些學校雖然學費漲了,但企業合作獎學金的名額也多了
三、普通人該怎么選
手頭緊的可以關注三類學校,
行業特色院校,比如中國政法大學的法碩、北京郵電的通信工程,漲幅普遍低于綜合類高校
新開非全項目的院校,首年招生通常會有學費優惠
異地辦學項目,清華深圳研究院、人大蘇州校區等,往往比本部便宜10%-15%
這兩年有個趨勢很明顯——名校的非全和全日制培養方案越來越接近。很多學校現在都給非全生配導師、開放實驗室,畢業論文要求也沒放水。如果真能學到東西,這學費也算投資。但要是沖著混文憑去的,建議趁早換個便宜點的學校,畢竟現在用人單位也會查課程含金量。
對了給個實用建議,打算報考的同學趕緊去學校官網下載最新招生簡章,重點看三個地方——學費繳納方式(能不能分期)、實習安排(會不會影響工作)、往屆就業去向(看錢花得值不值)。別看現在離考試還有大半年,好些熱門專業已經開始搞提前面試了,動作慢的當心錯過撿漏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