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碩士屬于全日制學歷嗎?在職人士必看的學歷認證攻略
"王老師,我在英國讀的一年制碩士回國算全日制嗎?能不能考公務員?"這個問題直接關系到學歷含金量和就業選擇,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說清楚。
國外碩士和國內最大的區別在于學制認證。根據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最新規定,國外碩士是否被認定為全日制,主要看三點,
1. 學習方式,必須全程線下授課(疫情期間網課有特殊政策)
2. 課程時長,一般要求累計境外學習時間不少于學制的60%
3. 學位證書,需取得教育部留服認證的正式學位
重點來了!很多在職人士關注的MBA/EMBA/MEM等管理類碩士,比如西班牙胡卡大學的MBA項目,雖然允許周末上課,但只要滿足180天以上出境記錄,照樣能認證為全日制學歷。這和國內非全碩士有本質區別。
這里別忘了,選擇免聯考碩士要注意三個坑,
1. 項目是否在教育部涉外監管網備案
2. 課程是否強制要求出境時長
3. 畢業是否需要完成論文答辯
舉個例子,去年幫學員申請的馬來西亞世紀大學MBA,雖然是在職就讀,但每年寒暑假集中授課,累計出境8個月,最終順利拿到全日制認證。這種靈活模式特別適合教師、醫生等有寒暑假的職業。
個人覺得建議,
1. 在職人士首選可認證的全日制項目
2. 注意核對課程設置是否滿足認證要求
3. 保留好出入境記錄和課程證明
4. 建議提前做學歷認證預評估
在職讀國外碩士需要辭職嗎?邊工作邊留學的真實經歷分享
一、在職讀碩士,必須辭職嗎?
答案很直接,不用!
國外很多大學專門為職場人設計了靈活的學習模式。比如英國的在線碩士項目、美國的混合制課程(線上+短期線下),甚至有些歐洲院校的課程安排直接避開工作日。關鍵在于選對項目和學校。
舉個例子,我同事一姐妹在互聯網公司做開發,去年申請了美國一所大學的計算機在線碩士。課程全部線上完成,作業和考試時間自由,每周花10小時左右。兩年后順利畢業,工資漲了一波,職位也升了。用他的話說,“上班摸魚學代碼,下班寫作業,反而比全日制學生更清楚行業需要啥。”
二、時間不夠用?試試這些“偷時間”技巧
很多人擔心工作學習兩頭崩,其實掌握方法就能游刃有余,
1. “見縫插針法”,午休刷課程視頻,通勤聽專業播客,開會前背兩個專業單詞;
2. “優先級切割”,把工作任務按緊急程度分類,騰出固定時間段(比如每晚8-10點)專注學習;
3. “借力打力”,選和自己工作領域相關的專業,把公司項目當論文案例,既能積累經驗又能完成作業。
有個做市場的小姐姐更絕——她讀的是英國某大學的數字營銷碩士,每次做方案直接套用課程里的最新模型,老板還夸她“進步神速”。
三、經濟壓力大?在職讀書反而更省錢
全日制留學動輒幾十萬,還要算上辭職后的收入損失。邊工作邊讀書的優勢很明顯,
工資照拿,部分公司還能報銷學費;
很多在線碩士項目學費比線下低30%-50%;
避開高額生活費(尤其歐美國家住宿費)。
朋友莉莉算過一筆賬,她在上海年薪25萬,讀澳洲某大學的2年制在線MBA總花費12萬。如果辭職去澳洲全日制讀,學費+生活費至少50萬,還損失兩年工資。“里外里省了快100萬”,這是她的原話。
四、“懂行的人”的血淚經驗
1. 選校警惕“三無產品”,一定要確認學校有正規認證,留服可查。某機構推薦的““抱過”碩士”害得人財兩失的案例太多了;
2. 提前和老板打預防針,有同事偷偷讀書,結果期末考試周頻繁請假露餡,反而影響晉升;
3. 別高估自己的體力,曾經有位老哥同時干兩份工+讀書,結果熬夜進醫院。記住,身體才是一切的本錢。
五、這些人最適合邊工作邊留學
工作3年以上,遇到晉升瓶頸需要學歷加持的;
行業變化快(如IT、金融),需要系統更新知識體系的;
有計劃移民,但不想斷了國內工作人脈的。
說一千,道一萬說個真實案例,表姐在二線城市當HR經理,32歲那年讀了法國某商學院的在線人力資源管理碩士。每周三晚上和法國老師直播上課,畢業論文研究的就是自己公司的員工保留策略。去年拿到學位后,公司直接給她成立了培訓部,現在帶10人團隊。
所以哈,在職讀碩士就像“帶薪進修”,關鍵要找到適合自己的節奏。如果你現在正在糾結要不要辭職,不妨先搜搜有沒有匹配的在線項目。說不定下一個升職加薪的,就是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