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讀研“躲坑”訣竅,同等學力申碩VS全國聯考,這7類人千萬別選錯
在后臺收到很多私信問,"老師,我工作五年想提升學歷,到底是選同等學力申碩還是參加全國聯考?"今天就給大家掰開了揉碎了說清楚,特別是下面這7類人,選錯了可能要白花好幾萬冤枉錢。
先給大家畫個重點,在職讀研主要有兩種路子。一種是同等學力申碩(免聯考),另一種是全國聯考(考非全)。咱們用大白話解釋下區別,
【免聯考通道】適合,
1. 工作超忙的996打工人(比如互聯網大廠PM)
2. 本科畢業滿3年的職場老鳥
3. 只想拿碩士學位證的單位骨干
4. 考英語手抖的"外語困難戶"
5. 急需評職稱的中小學老師
6. 準備考公考編需要學歷加持的
7. 企業高管要鍍金但沒時間備考的
舉個真實案例,去年有個三甲醫院的護士長,選了首醫大的同等學力,周末上直播課,對了就考了英語和專業課,現在學位證都拿到手了。
【全國聯考通道】要參加12月統考,適合,
1. 應屆畢業想保留應屆生身份的
2. 必須拿雙證(學歷+學位)的
3. 能堅持每天復習2小時的
4. 打算考MBA/MPA等管理類專碩的
5. 單位明確要求研究生學歷的
6. 想轉行需要完整學習經歷的
7. 備考能力強的學霸型選手
這里要我強調一點,2024年新政策下,教育碩士、心理碩士等專業開始限制跨考了!比如你本科學機械的想考師范類學科教學,現在好多學校都不讓報了。
關于費用問題,給大家透個底,
同等學力申碩全程3-5萬(師范類更便宜)
非全碩士普遍8萬起步(MBA普遍15萬+)
EMBA更夸張,30萬都是常態
說一千,道一萬給個實用建議,如果你在國企/事業單位,優先選雙證;要是私企中層想快速提升,同等學力更劃算。實在拿不準的,可以留言說說你的具體情況,幫你看看哪個更合適。
在職研究生單證和雙證的區別到底有多大?
中午和同事一姐妹吃飯,他正糾結要不要報個在職研究生,"聽說有的拿單證有的拿雙證,這倆到底差哪兒了?"這話讓我想起三年前自己選讀時的迷茫。今天咱們就掰開揉碎了聊聊這事兒,保證您看完門兒清。
一、證書本身就有本質區別
單證指的是碩士學位證,雙證則是畢業證+學位證。很多人以為雙證就是多張紙,其實這里頭講究大了。比如某國企競聘管理崗,明確要求"碩士研究生學歷",這時候單證的朋友只能干瞪眼——因為學歷證才是官方認證的學習經歷證明。
有個真實案例,我表弟在私企做技術,去年評職稱時單證碩士直接加15分,和雙證加分一樣。但要是考公務員或進事業單位,多數崗位都卡"雙證碩士"這個硬門檻。
二、入學方式完全不同
單證(同等學力申碩)走的是"先上車后補票"模式,免試入學修學分,結業后再參加5月統考。去年我報的某重點大學法學專業,周末上課半年就能修完課程。
雙證(非全日制研究生)則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必須參加12月全國統考,和應屆生考同一張試卷。去年某985院校的MBA專業,3000人報考說一千,道一萬錄取不到200人,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三、考試難度天差地別
單證的5月統考考兩門,外語+學科綜合。外語相當于大學英語四級水平,學科綜合都是專業課內容。我們班當年通過率78%,不少四十多歲的老大哥都一次過了。
雙證的統考要考四門,政治、英語、兩門專業課。特別是管理類聯考,邏輯題能繞暈不少人。我鄰居考了三年才上岸,光數學輔導班就花了2萬多。
四、花費成本差異明顯
單證全程費用大概3-5萬,很多單位還能報銷部分學費。雙證少則6-8萬,名校MBA輕松突破20萬。去年某銀行中層讀的EMBA,兩年花了26萬還不包括異地上課的差旅費。
五、適合人群各不同
建議單證的情況,
1. 體制外單位工作,只需提升專業能力
2. 單純想拓展行業人脈資源
3. 考職稱或行業資格有硬性要求
建議雙證的情況,
1. 打算考編、進國企或事業單位
2. 需要刷新第一學歷(畢業證會標注"非全日制")
3. 從事需要雙證才能執業的行業(如部分醫學崗位)
說一千,道一萬說句實在話,要是單純想學東西,單證性價比更高;但凡涉及落戶加分、評職稱、換工作這些現實需求,咬牙也得選雙證。去年我們單位有個小姑娘,讀的單證碩士跳槽時被新東家質疑學歷,后來還是靠工作經歷扳回一局。所以關鍵還得看您圖的是什么,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