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讀研必看,這五類人申請博士最容易上岸(附985院校最新要求)
收到很多全日制碩士的私信,"師兄,我研二了想繼續讀博,現在準備來得及嗎?""雙非院校畢業能申請985博士嗎?"今天我就用自己帶過300+學生的經驗,手把手教你全日制研究生申請博士的全流程。
首先要明確的是,全日制研究生申請博士有三大硬指標,1)必須拿到碩士學位證;2)至少發表1篇核心期刊論文(部分院校認可EI會議);3)有兩封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推薦信。以清華、北大為例,去年錄取的博士新生中,91%都有2篇以上論文,其中理工科更看重SCI收錄情況。
今年我整理出最容易申請博士的五類人,
1. 跟著導師做過重大課題的(特別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 參加過國際學術會議的(有會議報告最佳)
3. 畢業論文獲評校級優秀的
4. 英語過六級的(申請TOP5院校最好有雅思6.5)
5. 有跨學科研究經歷的(比如計算機+醫學方向)
申請流程要特別注意這4個時間節點,
9月,聯系意向博導(建議同時聯系3-5位)
10月,準備研究計劃書(控制在8000字以內)
次年3月,參加初試(現在34所高校已取消統考,改為申請考核制)
次年5月,復試面試(必考專業英語翻譯)
這里要提醒大家特別注意三點變化,
1. 從2023年起,中科大、復旦等高校要求必須提交攻博計劃書
2. 浙江大學新增了"學術潛力評估"環節
3. 武漢大學將推薦信改為線上實名制提交
關于大家最關心的學費問題,目前國內博士每年學費1萬左右,但不同專業差距較大。比如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博士學費是2.8萬/年,而清華工科博士只要1萬/年。建議在選校時重點關注獎助體系,像中科院博士每月補助能達到5000元以上。
對了給正在準備的同學三點建議,
1. 提前聯系師兄師姐了解導師招生偏好
2. 研究計劃書要突出方法論創新
3. 面試時要準備好10分鐘左右的PPT匯報
非全日制研究生申請博士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一、學歷和學位缺一不可
必須拿到雙證! 畢業證和學位證少一個都不行。比如某985高校明文規定,申請者必須持有碩士學位證,且碩士學習形式(全日制/非全)不限。但部分科研院所的招生簡章會標注“原則上接收全日制碩士”這類模糊表述,這時候一定要打電話給招生辦確認。
別忘了,
單證碩士(只有學位證)不能直接申請博士
國外學歷需提前完成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
二、成績別拖后腿
雖然非全同學多數是在職讀書,但專業課成績盡量別出現“壓線及格”的情況。比如某理工科院校要求碩士階段核心課程平均分不低于75分,有掛科記錄的需要補考或重修通過。
小竅門,
選修課分數低不影響,重點看學位課
工作成果可以反向證明學習能力,比如用國家級項目經歷彌補某門課70分的成績
三、研究能力要“看得見”
導師最看重的是科研成果。非全同學的優勢在于實踐經驗豐富,但需要轉化為學術成果,
1. 論文是硬通貨,至少1篇核心期刊(北大/南大版),如果是SCI/SSCI更好
2. 項目經歷要量化,參與過省部級課題,最好能說清自己承擔的具體工作(比如負責數據分析/模型搭建)
3. 專利和獲獎有加成,特別是工程技術類專業的實用新型專利
四、推薦信要找對人
很多同學栽在這個環節!推薦人不是頭銜越大越好,關鍵要看推薦人和你的交集深度。
優先選碩士導師(即使是非全導師)
次選工作單位的技術負責人(需體現科研相關能力)
避免找行政領導寫推薦信(除非該領導本身是學術大牛)
五、英語別卡脖子
四六級沒過也別慌,但有條件的話建議考個雅思/托福,
六級425分是基礎線(部分985要求450+)
雅思6.0或托福80分可替代四六級
發表過英文論文的可申請免考英語
六、提前聯系導師是勝負手
非全背景的同學一定要主動出擊!每年9-10月是套磁黃金期,
1. 先研究導師近3年發表的論文,找到和自己工作/研究方向的結合點
2. 郵件標題直接寫“博士申請-研究方向-姓名”,附上簡歷和代表作
3. 如果導師一周沒回復,可嘗試二次聯系(附上新補充的材料)
七、注意隱性門檻
部分院校雖未明文限制非全考生,但實際操作中會優先考慮,
有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的申請人
在知名企業核心研發崗位任職的
碩士畢業院校為雙一流高校的
比如某TOP5高校工科專業,去年錄取的6名非全背景考生中,5人持有發明專利,3人參與過國家重點研發計劃。
對了說句實在話,非全申博最難的不是條件達標,而是打破信息差。建議提前1年蹲守目標院校官網,把近三年錄取名單里非全背景考生的履歷扒下來對標。遇到拿不準的情況,直接聯系在讀博士生打聽內情,往往比招生簡章更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