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職考研別上當門道,非全MBA/MPA學費漲到20萬?這幾所院校慎選
收到不少浙江在職朋友的私信,"現在讀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值不值?聽說浙大MBA學費都漲到27.8萬了?"作為在杭城教育培訓行業摸爬滾打8年的老司機,今天就給大家掏心窩子說說浙江非全研究生的真實情況。
先說個扎心的事實,浙江地區非全學費確實在悄悄漲價。浙江大學MBA從2020年的21.8萬漲到現在的27.8萬,三年漲了6萬塊。浙江工商大學MEM專業也從8萬漲到12.5萬,這漲幅比杭州房價還猛。但別慌,不是所有學校都這么夸張,像浙江財經大學的MPAcc學費還是維持在8萬左右。
選學校要特別注意三個坑,
1. 警惕"“抱過”班",杭州某機構去年打著"免聯考入學"旗號招生,結果學生讀完才發現學歷不被承認
2. 注意上課地點,溫州某高校在寧波設教學點,說一千,道一萬因為人數不夠取消開班
3. 看清專業方向,浙江理工大學的MEM分工程管理和智能制造兩個方向,培養方案差別很大
今年有個新變化要特別注意,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6所省屬重點高校,從2023級開始要求非全學生必須到校參加集中授課。這對在職人員來說,意味著每周要有2-3天脫產學習,很多外地考生不得不放棄錄取資格。
給三個實在建議,
①想快速拿證的選同等學力申碩,浙江師范大學、寧波大學的教育學專業通過率較高
②預算有限的看杭州師范大學MPA,全程學費6.8萬還能分三年交
③企業高管直接沖浙大EMBA,雖然學費要42.8萬,但校友資源絕對值回票價
學姐提醒各位,2025年招生政策會有大調整,現在報名的學生正好卡在改革前說一千,道一萬一班車。特別是想考MEM和MPAcc的同學,趁著今年還能用2020年前的舊教材復習,趕緊準備起來。記住,選對賽道比盲目努力更重要,咱們打工人讀書,既要文憑硬又要錢包暖,這才是正經事。
浙江地區985院校非全研究生上岸難度排行榜
第一梯隊,管理學院MBA/EMBA
浙大管院的名氣不用多說,MBA和EMBA項目在長三角認可度極高,尤其適合企業中高層提升學歷。但正因為牌子硬,競爭也激烈。
難度點,學費高(20萬起步)、面試淘汰率高。學校不僅看筆試成績,更注重工作背景和職業成就。如果工作履歷不夠亮眼,哪怕筆試過線,也可能被“卡”在復試。
上岸建議,適合工作5年以上、有管理經驗的人群。應屆生或職場新人慎選。
第二梯隊,計算機學院、工程師學院
浙大的工科實力全國頂尖,計算機、電子信息等專業的非全項目,吸引了不少想轉行或深耕技術的打工人。
難度點,專業課筆試要求高,比如數據結構、編程題難度接近全日制。部分導師還會優先錄取有項目經驗或發表過論文的考生。
上岸建議,適合本科有理工科背景,且工作中接觸過相關技術的考生。零基礎跨考難度極大。
第三梯隊,教育學院、人文學院
教育管理、學科教學等專業,報考熱度逐年上升,尤其受教師群體歡迎。
難度點,招生名額少(部分專業每年只招10人左右),且偏向錄取有教學經驗的在職教師。筆試雖然題目難度中等,但復試會重點考察教育實踐能力。
上岸建議,在職教師優先,非教育行業的人想“跨界”需提前積累相關經歷。
第四梯隊,異地研究院項目(如寧波理工學院聯培)
浙大與省內其他高校或機構合作的部分非全項目,比如工程管理、環境工程等,競爭相對溫和。
難度點,知名度稍低,適合對學校牌子要求不那么苛刻的考生。但部分專業有定向培養要求,畢業后需對接特定單位。
上岸建議,優先選擇與自身職業關聯度高的專業,避免為了“上岸”而將就。
第五梯隊,冷門專業(農業、海洋等)
浙大的農學、海洋科學等學科實力強,但非全報考人數少,上岸概率較高。
難度點,專業小眾,課程內容偏理論,適合真正對領域感興趣或有相關從業背景的人。
上岸建議,除非職業規劃明確,否則謹慎考慮就業面較窄的專業。
劃重點,浙大非全的“隱藏門檻”
1. 推薦信,部分學院要求提供行業專家或上級的推薦信,人脈資源不足的考生可能吃虧。
2. 工作時間,大多數專業明確要求“在職定向就業”,報名時需提供單位蓋章證明,自由職業或待業人員不符合條件。
3. 調劑機會,浙大非全一般不接收校外調劑,一志愿落榜后想“撿漏”基本沒戲。
浙大非全沒有“閉眼沖”的專業,關鍵得看個人背景和需求對口程度。備考前多扒拉官網數據,找在讀學長學姐打聽內情,比盲目刷題更管用!